中欧光伏价格承诺底线初步达成:0.57欧元/瓦
25日,据一位接近中欧光伏双反案件的知情人士消息,中欧光伏价格承诺谈判已达成一个初步协议,价格承诺底线将在0.57欧元/瓦,这意味着中国光伏产品有可能避免47.6%的高额惩罚性关税。
就在数天前,国务院出台促进光伏行业发展“国六条”,为光伏业在国内市场发展打开了大门。另据行业权威人士透露,光伏发电补贴细则也将在未来两个月左右出炉。对国内光伏企业尤其是对欧盟出口比重较高的一线大厂来说,这无疑是双重利好。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按照中欧双方此次达成的协议,中国出口欧盟的光伏组件承诺价格为0.57欧元/瓦,期限是两年。中国方面期望在2014年底前能彻底解决光伏反倾销的问题。
13项能源政策年内亮相
根据能源局2013年产业政策制定计划,年内将出台(修订)13大能源产业政策,以弥补政策漏洞。这13产业政策既涉及国家宏观能源产略,又针对煤炭、电力、新能源等具体产业。
拟定并组织实施能源产业政策是新一轮机构改革赋予能源局的重要职责。按照国家能源管理的思路,新组建的能源局从微观审批向宏观战略、规划研究、政策制定转变。
近年来,国家陆续制定出台一系列能源产业政策,但仍有部分领域存在政策盲区。国家能源局按照能源发展需求迫切、制定条件基本成熟、各方面意见基本一致的原则,今年内计划出台(修订)13产业政策。具体包括: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实施办法、现代煤炭深加工(煤制油、煤制气、煤炭分级分质利用等)发展若干意见、能源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煤电基地建设若干意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若干意见、煤炭产业政策(修订)、天然气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办法、页岩气产业政策。
500强煤企生存实况:五家大鳄手持589亿白条
尽管煤炭销售滑坡,但今年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山西省属五大煤炭集团依靠非煤业务保持了整体销售收入的增长。今年1~6月,该五大煤炭集团的煤炭主业收入已下滑超过10%,相比之下非煤业务却大幅增长了48.53%,总体销售收入达到5038亿元。
同时,由于多元化业务发展以及煤炭行业拖累,煤炭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多,上半年山西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应收账款589.55亿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煤炭企业人士表示,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火热,煤企都有钱,去买块地建房子赚钱是很正常的。他认为,现在煤炭行情不好了,正好是洗牌的时候,大企业终将会存活下来,小企业被淘汰,等实力低的企业都退出以后,行业自然就好了。
神华煤制油项目与民争水 鄂尔多斯草原生态告急
今年5月,殷玉珍等十多位鄂尔多斯人大代表发出紧急呼吁书,希望市政府协调国家有关部委和神华集团,停止抽取浩勒报吉水源地地下水。至此,神华煤制油项目过度抽取鄂尔多斯地下水,造成草原生态急剧恶化的现实被曝光。
两个月后,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噬水之煤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超采地下水和违法排污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与民争水,导致取水地农牧区生态环境严重退化,且项目还利用渗坑违法偷排超标污水。
鄂尔多斯乌审旗乌审召镇浩勒报吉等地区的地下水枯竭、水污染问题,是否与神华集团该项目有直接的关系?在《报告》发布后不久,神华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指出,采水并不是当地生态退化的唯一原因,比如说降雨的减少,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很难判断该项目对当地的生态造成的影响。
中石油拟大幅上调液化天然气气源价 涨幅或超100%
接近中石油集团人士昨天表示,中石油内部下发文件,要求对各地LNG工厂的供气价上调至各地非居民用气最高价格。
目前国内已投LNG工厂的气源70%以上来自中石油,据安讯思息旺能源测算,按照中石油的上述定价方案,则LNG生产企业的单原料气成本将增加1元/方左右,合约1400元/吨,价格上调幅度较大。
西北地区某LNG工厂负责人也确认了上述信息,该负责人说:“这个涨价幅度完全接受不了,真涨这么多的话,整个LNG中下游市场都要死掉。”
中海油旗下LNG接收站从国外进口LNG的气源也面临着涨价的压力。内外夹击之下,各地LNG出厂价为了消化成本上涨压力,将很有可能在8月份掀起一场涨价潮。
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2年内引民资2000亿
7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以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以中央财政性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设立铁路发展基金。还要向地方和社会资本开放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等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争取“十二五”后两年社会资本投资铁路2000亿元。
长期以来,民资“入铁”被谓之雷声大雨点小,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不仅有多套措施吸引社会资本,而且还设定了具体的数额。昨日(7月25日),相关专家表示,措施提升了对民资“入铁”的吸引力,但关键问题还是在于铁路管理体制的改革。
业内专家表示,基于地方政府自身财力,内地在开发城铁、地铁时推出了以地养铁的模式,即通过开发轨道交通周边地块的收益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建设,并覆盖未来运营的成本。这次会议也明确提出“综合开发利用”,预计这将加快以地养铁模式的推广。
中联重科三度澄清财务造假 称不排除起诉当事方
7月23日,中联重科再次发布澄清公告,回应“实名举报”的有关传闻。这已是中联重科两个月内第三次发布此类公告。公告中中联重科宣称,这是“抹黑、攻击公司系列行动之一”。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7月25日对本报表示,不排除近日拿起法律武器,起诉相关当事方。
尽管中联多次公告,但各种“澄而不清”的质疑还是扑面而来。7月10日,“实名举报”将相关材料递交了证监会,并已于今年6月7日向香港联交所和香港证监会也递交了举报信。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已经是自今年1月8日以来,第5次有人在针对中联重科发起“举报”了,这种举报不仅干扰了中联重科的正常经营,管理层也担心三人成虎,谎言被重复千遍演变为“真理”。
对此,孙昌军也表示:“以前,中联重科从地方形象等大局出发隐忍克制,认为清者自清,但还是遭到没有底线的持续攻击。”他说:“必让法律还中联重科以清白,也还行业以规范。”
相关内容